两日之后,长安城外。
汉武帝的宠臣--韩嫣,早早的带领着一众宦官在这里等候着。
百米开外,有一队轻骑正极速的靠近。
队伍的前方正是卫青与霍去病。
“恭迎大将军回朝。”
队伍刚来到城下,韩嫣拱着手向卫青行礼,接着说道:“陛下命臣下迎接大将军和骠姚校尉。”
卫青点点头:“好,有劳韩大人了。”
韩嫣继续说道:“皇上在清凉殿已等候多时,请大将军随我来。”
霍去病急不可耐的说道:“前方战事吃紧,不知陛下召我等回来有何要事?”
此时的霍去病正值青春年少,心性难免急切。
而且匈奴人还没杀够呢?就这么把自己叫回来属实有些扫兴。
韩嫣笑道:“不知。”
卫青对霍去病严肃一语:“不可多问。”
霍去病耸了耸肩,笑言:“诺。”
卫青和霍去病一行人跟随着韩嫣,往未央宫的方向而去。
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,是汉朝的政治中心,始建于汉高祖七年。
其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,建得极为高大,建筑面积更是故宫的六倍有余。
清凉殿。
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坐在椅子上。
男子身穿黄袍,头戴皇冠,一手拿竹简,一手托着下巴,略微查看。
他时不时的望向一旁硕大的地图,似乎在思考什么。
没错,此人便是汉武大帝--刘彻。
“报告皇上,大将军卫青到!”
这时,一道洪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,打断了刘彻的冥想。
“进来。”
刘彻将竹简丢出一旁,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。
“微臣拜见陛下。”
“骠姚校尉拜见陛下。”
卫青和霍去病纷纷跪下,给刘彻行了一个大礼。
刘彻说道:“起来。”
“谢陛下!”
两人闻言,纷纷站起身来。
“大将军,汇报一下情况吧。”
刘彻脸色不善,语气有些冷淡,坐回到龙椅上。
霍去病看着地上的竹简,一脸的疑惑。
“陛下,此次我汉军出征匈奴,共斩杀匈奴两万有余…”
“此刻,我汉军主力已安然撤回到定襄一带。”
卫青给刘彻汇报起战况,说着说着,便跪在地上自责说道:“还有,臣有罪。”
“你何罪之有?”
刘彻脸色依旧没有改变,似平和,似不满。
还未等卫青说话,刘彻继续说道:“你是想说赵信叛逃一事?”
卫青微微点头到:“是的。”
刘彻站起身来,来到卫青身旁:“赵信在你手下那么多年了,事先你就没有一点察觉到,他有反叛之心吗?”
卫青老实回答:“臣愚昧。”
“起来吧。”
刘彻抱怨道:“朕赋予你重任,让你指挥我汉朝的大军,千军万马杀过去,你却无功而返,还不如一个初出茅庐的霍去病。”
说着,他看向霍去病,一脸的宠溺。
“这是臣的失职。”
卫青一脸的郁闷,自己好歹也歼灭了数万匈奴人,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?
霍去病嘴角闪过一丝微笑,内心止不住有些高兴。
看着被刘彻数落的卫青,无奈一叹,心中暗自为舅舅叫苦。
但身为外甥的他,也不好为舅舅说句话。
“卫青,你看去病是否为一个将才?”
待数落完卫青后,刘彻抛出这个问题。
“去病,年少骠勇,后生可畏。”
老实人的卫青,稍加思索后,给出了刘彻想要的答案,
“重要的是,他从小就得到陛下的调教,在战场上灵活机动,不拘一格,假以时日,必成国之大器,臣自愧不如。”
卫青自然是知道刘彻的意思,他也乐的捡汉武帝中意的讲。
一来,霍去病确实是个将才,夸起来也不违心。
二来,霍去病是他的外甥,从小就被卫家养大,也算是半个卫家人。
这夸来夸去,还不都是自家人?
果然,刘彻听完后,脸上的不善之气顿时风消云散,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说道:
“哈哈哈,朕很感兴趣。”
“去病确实是个天才少年,也不枉朕多年来的栽培。”
一旁的霍去病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,眼神之中尽是自信,嘴角止不住的疯狂上扬。
虽然此次能成功偷袭大单于的老家和战前准备有关,但若没有自动导航系统的帮助,是不会那么容易成功的。
“去病。”
“霍去病!”
“臣在。”
刘彻接连两道声音把霍去病心神拉回了现实。
可刘彻没有因为霍去病的出神而惩戒他,而是慈父般的说道:
“此役你功劳甚大,功劳冠绝全军,朕封你为冠军侯。”
霍去病高兴的说道:“谢陛下隆恩。”
接着,他疑惑说道:“陛下召臣和大将军回来不知有什么事?我还没打过瘾呢。”
刘彻宠溺一笑:“冠军侯猜猜看。”
“臣愚昧。”
霍去病憨憨一笑,“总该不是给臣封侯的吧?”
刘彻被逗得大笑起来,看向卫青:“大将军,你以为呢。”
卫青恭谨说道:“臣认为是因为赵信叛变一事。”
“臣明白了。”
霍去病拍了下大腿,立即明白了过来,
“赵信之前参与过我汉朝对匈奴出征的重大军事决策,而且他这些年来在汉朝生活,特别熟悉汉军的情况。”
“所以,陛下召我等回来,就是要对我军队做出调整,以防匈奴人利用赵信对我汉军的熟悉,进行偷袭打击。”
“对,没错。”
刘彻笑得更开心了,霍去病不仅能打仗,而且还很聪明。
即使霍去病没有第一时间想到,但能一点就通,对于一个未成年的男孩,绝对是一种天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