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请教,江峰觉得自己收获颇丰。
他决定开展经论大会,让群臣也能参与到这些治国理政的讨论中来。
经论大会当日,朝堂之上气氛热烈。
江峰坐在龙椅之上,环视群臣,然后说道:“朕近日研习历史,深感诸葛亮之品行令人钦佩。
他一生忠心耿耿,鞠躬尽瘁,为兴复汉室不辞辛劳。
朕以为,群臣当学习诸葛亮之品行,以国之大事为己任,清正廉洁,任人唯贤。”
江峰的话音刚落,世家大族中便有人站出来反对。
只见一位姓王的大臣出列,恭敬却又带着几分傲慢地说:“陛下,诸葛亮本就是被灭之国的臣子,他虽有些许才能,但毕竟未能保国,有何值得效仿之处?
臣以为,我朝自有我朝的贤能之士,不必去学一个亡国之人。”
他的话一出口,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。
但那些底层的官员,尤其是原来蜀吴旧臣之后,却有不同的看法。
一位姓李的小官站了出来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诸葛亮有诸多值得学习之处。
他任人唯贤,拔擢寒门子弟,使得蜀国人才济济。
他在治理蜀国时,推行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。
虽最终未能兴复汉室,但他的忠心和才能不可磨灭。”
江峰听着群臣的争论,心中暗喜。
他深知,这场争论看似是关于诸葛亮的评价,实则是朝堂势力的一次碰撞。
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争论,能让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边,让自己扩充实力的计划得以进一步推进。
经论大会在激烈的争论中继续进行着,而江峰扩充实力的计划也在这朝堂的波澜中稳步前行。